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东北亚局势
2017年9月15日—16日,由山东大学(威海)、威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及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协作的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暨东北亚局势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山东大学原党委书记、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李守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威海市政协副主席任慧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受邀做主旨发言。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山东大学(威海)校长刘建亚主持。研讨会围绕“中国特色外交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国关系与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与外交创新”、东北亚局势、东北亚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经济评论》杂志社、《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社、《美国研究》杂志社、《日本研究》杂志社等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与会者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图为会议现场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与理念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在实践发展中,针对当今世界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主要特点,在科学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女士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新理念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不断提出改革和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的新观点、新举措,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于洪君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格外突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推动国际秩序良好发展的巨大驱动力,“一带一路”是推进国际社会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论述了当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出当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色尚不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特色、优化理论体系,而不应过早下定义。北京大学教授张清敏从外交学的角度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当用更宽更高的视野看待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外交在保持改革开放后连续性的同时,在实践、理念和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展现了中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教授林利民指出当前国际体系正面临第三次转型,美国主导、或者说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已难以为继,新的国际体系将向东西方共主方向转型,中国将在其中扮演新的角色,起到日益突出的主导作用。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门洪华谈到了外交思想创新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指出针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的言论,面对挑战变革、自身融入世界是必然选择。
清华大学教授楚树龙指出,中国的“大国外交”必须以国家实力为基础,有明确的战略和国家利益目标,同时代表和反映主流的思想、理论、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唐永胜指出面对变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顺势而为,扩展我们制度性权力。中国在努力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也要切实强化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合作,建设性介入国际和地区事务,破解难题。山东大学教授杨鲁慧指出同盟政治是冷战后美国构建地区安全秩序的基石,合作共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命题,“一带一路”倡议,即是中国秉持利益共同体建设新理念,坚持“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最好例证。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李志永教授探讨了奋发有为中国外交的源起和自主外交理论体系、核心概念、假设前提及核心逻辑,并用自主外交理论对奋发有为外交战略根源进行了解释和性质上的认知,对奋发有为外交进行了评估和预测,并得出奋发有为外交有可能转入韬光养晦或至少有所收缩这一结论。
图为学者围绕“中国特色外交思想与理念”发言。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具体实践
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外交实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具体实践之一,充分体现在对俄、对日、对美外交方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李静杰探讨了俄罗斯与中俄关系,认为俄罗斯的民主还处在“初级阶段”,经济状况很严峻,对苏联解体不甘心,中俄关系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俄罗斯对华友好的政策不会改变。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研究员郑羽指出,2008年以来中俄各自的国际影响力和双边关系中的权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战略定位不同,两国在一系列地区安全问题上进行紧密协作的领域明显减少,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相互支持有所弱化;由于俄罗斯国家实力与中美两国的大幅度差距,俄罗斯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日渐缩小。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李薇指出,以安倍路线为代表的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体现了大国信念,是一个综合性大战略。日本对华的认知既有相对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特殊性的一面。中国对日政策的边际效用在减弱,对中国与日本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定位不宜过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李晓指出,中日两国间经济关系正在从传统的、低层次的经济关系发展向现代的、高级的经济关系,其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中国区域内最终商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正在急剧提升;二是中日两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变动中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利益诉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王在邦分别对中美决策制定进行分析,他认为美国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致使美国经济萎靡不振,而中国当前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中美双方合作共赢是大趋势,双方都经不起贸易战的打击。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黄仁伟认为中美关系与过去相比存在很大差别,中美之间出现了贸易、投资、军事、国际规则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解决将成为双方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关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另一个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中国而言,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经济转型,为中国提供有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建设,产能调整的共商对接,世界互联方式的转变,推动亚欧非大区域增长。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各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景治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新型大国外交密切关联,是中国外交的继承发展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起点、新探索、新考验。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研究员任晶晶指出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外交正在发生“双重转型”,即逐步由过去压倒性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向为促进国内发展与服务对外战略大局并重方向转变,从单纯参与国际经济体系活动向影响和塑造国际经济规则及议事日程制定方向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亚太》执行主编,研究员高程对“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一带一路”在理论、形式、思路等方面更加开放完善,是适应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灵活开拓外交的创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张蕴岭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进行了深度解析,他指出中国特色外交是一个历史发展进程,“一带一路”从陆海两个方面为中国构建中国新的地缘优势,过去西方的优势地位一直依靠海路优势,现在内陆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可借助”一带一路”获得发展优势。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领导人的战略大手笔、格局大谋略与思维大智慧,“一带一路”的逐步发展必将赋予中国特色外交更深远的意义。
图为学者围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具体实践”发言
三、东北亚局势的困境及突破
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十分紧张。无论是从大国关系的状况还是从地区热点来看,地区安全风险都达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新高。学者们就当前东北亚局势、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沱生指出,为了加强地区安全风险管控,一是要加强大国关系相互改善、稳定合作的方向及意愿,二是对于热点问题要有战略排序。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教授朱锋指出,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正在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作为中国“周边外交”与“大国关系”最为紧密的联系点和碰撞点,中国应对东北亚变革的思路、理念与方法急需更新、调整和发展。《世界知识》杂志社编辑、记者安刚强调没有地区安全互信的提升,东北亚区域合作不可能形成显著的势头,建议把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努力与推动对话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努力放置在同一个平面里通盘加以规划和设计。
目前,东北亚区域合作体系构建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朝鲜半岛局势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指出,考虑到朝鲜可能的前景,一是对朝决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防止或阻止朝鲜持对华持久敌视态度;二是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容许美国或美韩同盟在军事上控制朝鲜半岛北部。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唐永胜指出,朝鲜半岛问题本质化是在大国博弈背景下从停战框架如何实现向安全框架转换,中国在半岛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维护和增强对半岛的影响力,以及维护东北亚的基本战略平衡。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黄仁伟指出,美国应承担朝核问题最大的责任。1994年和1997年美朝两次停核协议都因美国半途而废,所以美国应回到1994年和1997年对朝鲜的承诺,而中国应加强对半岛问题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以防止相关国家的不理智行为损害区内和平。山东大学韩国学院副教授毕颖达指出, “无核优先”还是“不战优先”是当前热议的焦点,如何选择取决于中国的能力和承受力,引导美朝向和解方向进行政策调整、结束半岛冷战状态是中国最佳选择。山东大学(威海)马列部讲师陈旭指出,判断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前景不能只看朝鲜的拥核意志和行为,更要看到其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的结构性制约。半岛结构的变迁决定了朝鲜核战略的步调与走向,而半岛结构变迁的主要变量是中美竟合态势。
会议还特别设定了一个议题:来自《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日本研究》《世界知识》《当代世界》杂志社的主编和编辑们对本杂志的东北亚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并准备在未来从这个视角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研究员袁正清介绍了其刊物办刊的基本理念,并就杂志近年来的东北亚研究情况和当前东北亚局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研究》执行主编赵梅介绍了刊物涉及东北亚研究的众多研究主题,并指出杂志是基于美国的角度分析各国关系。《当代亚太》执行主编高程分析了杂志研究主题的动态发展,包括研究主题、各主题所占比例等,并指出其刊物侧重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区域内国家外交战略和对华政策的理论性论文。《日本学刊》副主编林昶介绍了刊物的发展动态,指出中日国力逆转,矛盾冲突凸显,对日本特别是中日关系的研究成果数量丰硕、质量提高。《世界知识》杂志社社长罗洁介绍了杂志的发展历史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并介绍了刊物的研究主题及特点。《当代世界》编辑徐海娜从数量分布、研究内容方面讲述了期刊对东北亚地区的研究概况,并以中俄,中日,朝核问题为例进行了介绍。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威海)商学院副教授沈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计量方法探讨了东北亚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团队及合作情况。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承办方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整合学校优质智力资源,着力打造的综合性的智库型科研机构的又一重大成果形式。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东北亚地区区域和国别研究,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领域,是山东大学与东北亚各国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附录】媒体对研讨会的报道
1、人民网(国际版):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暨东北亚局势学术研讨会在威海开幕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915/c1002-29538655.html
2、新华网: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在山东威海开幕
http://www.sd.xinhuanet.com/xhsksd/2017-09/15/c_1121670212.htm
3、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在威海举行
http://ex.cssn.cn/gd/gd_rwdb/201709/t20170915_3642322.shtml
4、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深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研究
http://ex.cssn.cn/zx/201709/t20170918_3642666.shtml
5、国际在线: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热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图)
http://news.cri.cn/20170918/b1c85f06-d9c4-ea80-f2e3-f892a762d492.html
6、中国网: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暨东北亚局势学术研讨会在威海开幕
http://ex.cssn.cn/bk/bkpd_qkyw/bkpd_bjtj/201709/t20170918_3643071.shtml
7、中国报道网: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暨东北亚局势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威海开幕
http://jrcj.chinareports.org.cn/kjjy/20170916/974.html
8、《当代世界》:名家荟萃,深入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寻求东北亚困局之破解。
https://mp.weixin.qq.com/s/7KxK1PbdtYT2Nx_Mp5Cwzw
9、山东大学新闻网:威海校区主办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暨东北亚局势学术研讨会
http://www.view.sdu.edu.cn/info/1003/94464.htm
10、威海新闻视频新闻:
http://v.weihai.tv/play_va1xevrw2x3up53f.html
11、威海网·威海日报: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在威海开幕
http://www.whnews.cn/news/node/2017-09/16/content_6926758.htm
12、爱来刘公岛: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暨东北亚局势与研究学术讨论会昨日开幕
http://www.toutiao.com/i6466363985426907662/
13、其他转载报道媒体:搜狐网、网易网、大众网、齐鲁网、湖北社会科学网等
顾 问:张蕴岭
执行主编:刘 文
责任编辑:吕岩威
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86-631- 5688572
传真:+86-631- 5688572
E-mail:dongbeiya_sdu@163.com
邮编:264209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