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由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东北亚地区形势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蕴岭教授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大连外国语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东北亚地区形势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与会者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一、 东北亚地区力量转换与合作
东北亚地区是众多国际力量集结的热点区域,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多边关系交错缠绕。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认为,中国、日本、韩国是当今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三个国家。但是三国关系错综复杂,二战以后,仅实现三方的国家关系正常化就费了很大周折。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的军事盟国,在这样的政治和安全架构下发展三国的合作关系,构建合作机制还是很不容易的。以市场开放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联系成了“利益共域”,创建了超越政治和安全的联合机制。目前,随着中国在经济总量、国际地位等层面地位逐渐上升,影响扩大,东北亚地区力量格局正在发生转换。中日韩需要历史的和解,和解与合作是面向未来,以和解推动合作,以合作推进和解,让两个进程相互促进。经济领域的密切合作和互利共赢是多边合作的推进器,这一过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需要构建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中国应该对东北亚的格局构造转换下更大的功夫,进行更多的投入,特别是对朝鲜半岛局势的有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顾问崔立如认为,美国仍然是对东北亚具有重大影响的力量。基于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选择考虑,美国依托美日韩同盟,将会继续在这个地区加强存在,对东北亚的形势发展发挥主导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提出,美国在东北亚的控制力在下降,韩国、日本都在加强自己的国家利益战略推进,由于日韩关系陷入困难,美国对三边同盟构建的努力受到限制。在中国力量对比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影响力在增强,有能力发挥更大的导向力,中美之间的战略协调非常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任晶晶研究员认为,六方会谈是中国推动的重构东北亚格局,发挥中国导向力的一个举措,取得了各国的认同和支持,但是,由于重构的条件不成熟,陷入停顿。中国有必要重新思考战略。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教授认为,目前东北亚地区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时期,即中国经济崛起期、美国战略转移期和日本军事扩张期。各个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利益共同汇聚
于东北亚,中国和日本同处上升期,形成强烈的竞争和对抗。
二、 中日关系对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影响
中日两国虽为一衣带水的近邻,但1000多年以来,两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中日之间的双边关系对东北地区的整体局势产生显著影响。
目前,中日双边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地位强大后的一种自然反应,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动作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动荡。中日之间在历史问题、地缘政治和领土争端等领域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同中国在多个领域展开实质性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认为,未来5-10年,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过程中,主要的挑战来自日本。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教授认为,美日同盟仍是“美主日从”的结构,但是也要对日本把同盟导向对付中国的意图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提出,美国在中日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日本作为中美竞争的“代理人冲突”的色彩逐渐强化,日本逐渐摆脱“美国战略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其对军事正常化的追求体现了美日相互借助的关系。目前,日本战略思维和对同盟的定位已经从“日美同盟下的日本战略”转变为“日本战略下的日美同盟”。
日本对外战略及其走向对中日关系和东北亚地区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黄大慧教授认为,日本国家战略处于转型期,核心是日本走向正常国家化的问题。这一渐变的政治和军事正常化诉求决定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日本都会将如何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作为其国家战略。日美同盟的强化和定位也会服务于这一战略。安全上解禁集体自卫权、日美军事一体化,经济上配合美国,积极让步某些主导权加入TPP,一系列动作都是这一战略的体现。目前,中日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状态,要全面对待,理性分析。
三、 朝韩对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影响
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大局利益的重要变量。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认为,朝鲜半岛是地缘政治格局变革的重要因素是中美韩三国关系的核心,目前,朝韩持续对峙、中朝关系趋冷、中韩关系趋近、韩美关系微妙、中美竞争加强,使朝鲜半岛局势充满不确定性。重要的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力量和影响力结构。
山东大学(威海)中韩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毕颖达认为,目前朝核问题趋于常态化,这将长期影响东北亚的地区关系。东北亚地区的对峙结构使平衡变得脆弱,朝韩互不承认对方合法性,美国与韩国继续维持同盟关系并强化安保,朝核问题间歇性发酵,这些都成为改善朝韩关系的阻碍,如何走出对抗性格局难度很大。
朴槿惠总统上台后,力图开启对朝信任进程,提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但实际的进展有限。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董向荣提出,关键还是如何改善朝韩关系,比如,促进朝鲜放弃核试验,避免南北发生冲突,推动高层互访、离散家属会面,有序开展南北经济合作等,朝鲜半岛的和解是推动大格局变化的基础。
东北亚大陆国家在涉日岛屿争端的合作上长期受到阻滞,不利于各方力量的制衡。大连外国语大学吕平认为,领土争端是导致东北亚局势风险增大的重要因素,需要探求达成合作框架协议的方式,这样才可以奠定形势改进的环境。
美国军事战略及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东北亚地区局势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谢苏明指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是遏制中国快速崛起。美国准备加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中国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最大的原因。为此,美国加快亚太地区兵力部署调整、强力介入南海、东海和半岛事务、不断加大联合军事演习的力度和频次,积极扩展军事同盟合作关系。俄罗斯及俄美关系也对东北亚局势产生在一定的影响。
四、 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北亚,特别是中日韩的经济高度融合,经济合作是共利的基础,同时也是缓解东北亚战略“冷局面”的切入点。目前,中韩自贸区已经签署,中日韩自贸区正在谈判,其他方面的合作也在开展,特别是,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机制的恢复,有助于降低冲突性,加强合作空间。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文教授指出,“一带一路”需要延伸到东北亚,以中韩合作为切入点,扩大“一带一路”的合作领域,纳入中日韩和东北亚大合作框架的范畴。同时,也要重视东北地区的次区域合作,打造企业间,城市间,接邻地区间的利益基础。山东具有参与和引领这方面合作的优势,应该得到更好地发挥。